<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中国政府网省人大省政协
        黑龙江省政府>>省政府>>省政府工作报告

        365线上棋牌_365bet苹果app_bat365官网登录

        2011年01月26日08:38  来源:黑龙江日报

          2012年1月9日在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省长王宪魁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定不移地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战略,加快发展“十大重点产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经济社会呈现增长加快、结构转优、质量向好、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预计201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圆满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列入国家统计制度监测的10项主要经济指标,有7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加快发展“十大重点产业”,提升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全省共建设产业项目超过4000个,完成投资2800亿元以上,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0%左右,其中445个省级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900亿元以上。全省投资亿元以上项目950个,100亿元以上项目4个。省市联手打造13个省级重点园区,落户园区项目170个,完成投资146.7亿元。产业项目建设促进了工业提速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700亿元以上,增长13.5%左右。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转方式、调结构,激活存量,做大增量,初步形成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十大重点产业”预计增长15%,其中,绿色食品、林产品加工业增长20%左右;煤化石化、矿产经济增长12%。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7%以上;旅游业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现代服务业增长13%。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扎实推进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合作化,粮食总产量达到1114.1亿斤,跃居全国第一。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1万个,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7.7%。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种植基地面积9000万亩,参与经营农户达到300万户。经认证的绿色食品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35亿元,增长45%。畜牧业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整体新建村屯177个,解决了15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近20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小城镇建设提档升级,完成投资203亿元,增长46%,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财政实力稳步提升。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四)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重大突破。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公路建设三年决战胜利告捷,实现历史性突破,高速公路总里程近4000公里,位居全国前列;新建一二级公路2415公里、农村公路4000公里,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连接周边的公路网络体系。铁路建设在建里程622.7公里,前抚铁路竣工通车,哈齐客专、哈西客站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加格达奇机场基本建成,机场总数达到10个,居东北三省之首。投资157亿元,新建续建水利工程项目359个。启动实施《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和“天保工程”二期,植树造林36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5.2%,恢复湿地1000公顷。水土流失治理16万公顷,沙化土地治理45.9万公顷,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8200公顷。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3.5%左右,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0.4%和2%。松花江水污染防治规划增补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五)改革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构建全方位开放体系,经济社会发展潜能逐步释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增加值增长16%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1%;新登记私营企业户数增长35%,注册资金增长33%。国企改革继续深化,央企分离办社会职能移交地方工作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文化体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展顺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有新突破。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进出口总额实现390亿美元,增长50%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其中,对俄进出口额实现185亿美元,增长1.5倍。成功举办央企签约、港澳活动周、哈洽会三次重大经贸活动,实际利用外资32亿美元,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700亿元,增长30%。

          (六)民生得到明显改善。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四项”行政经费支出实现了零增长,千方百计增加民生投入,省财政用于民生专项支出209.9亿元,增长29.3%,按可比口径占一般预算支出的33.3%,向人民群众承诺的4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保供稳价”成效明显。认真落实“米袋子”和“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了粮油、蔬菜、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的有效供应。蔬菜种植面积664.8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增长35.2%,初步缓解了冬季蔬菜供应过度依赖外进的局面。实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省财政安排资金5.2亿元,对400万困难群众和特殊人群发放物价补贴,减轻了物价上涨对基本生活的影响。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7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8万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38%,低于控制目标0.22个百分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成果显着。省财政筹措配套资金30.79亿元,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86.87万套,当年竣工40万套,总量居全国首位。改造农村泥草房26.1万户,近90万农民喜迁新居。80%以上的重点优抚对象住房困难得到解决。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省财政投入奖补资金2.5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56所。投入5亿元,开工建设“校安工程”项目189个。完成标准化学校450所。下拨各类资助、奖励资金12.5亿元,资助学生76万人。吸纳18万农民工子女到城镇中小学校就学。省财政投入10.65亿元,支持省属本科高校化解债务34亿元,占债务余额的44%;投入5.4亿元,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化解债务18.4亿元。省民族职业学院新址建成并投入使用,全省民族职业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70.4%和50.5%。历史遗留的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全部纳入医疗保障范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标准人均提高13.2%,失业保险金标准平均提高58.8%。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月人均241元和年人均1350元。城市机构养老床位占老年人总数的2%,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0%。社会保障的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新建扩建县级医院101个、村卫生所10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个。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了零差价销售。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80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9%。城镇职工、居民医保以及新农合统筹基金政策内住院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7.4%、63%和70%,城乡居民医疗负担明显减轻。深入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惠家工程”,流动人口享受计划生育均等化服务达85%以上。“三供两治”取得新成效。投资139.9亿元,提高城镇集中供热、供气、供水和污水、垃圾处理能力;省财政投入6700万元,提高中心城市机械化清扫保洁和清雪水平,改善了人居环境,方便了群众出行。社会管理得到加强。省财政安排资金5000万元,支持建设城乡示范社区200个,城镇社区达标率57%,农村社区启动率60%。深入推进“平安龙江”建设,刑事案件立案下降19.9%,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省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群众诉求渠道畅通,信访案件下降,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体育、审计监察、质量监督、食品药品监管、防灾减灾、拥军优属、国防人防、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社会科学、参事文史、统计、气象、档案、残疾人和慈善事业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同心同德、奋发图强、扎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国家各部委及直属单位、兄弟省区市和驻军部队、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龙江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不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还需提升,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政府行政效能有待提高,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一定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面临的形势和总体把握

          科学研判和正确把握宏观形势,对于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总体上看,我们既面临不少挑战,也面临很多机遇。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但是,我国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我省加快发展总体有利。一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三农”、水利、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实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在部分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开展增值税改革试点,相应调减营业税。加快大型农机合作社和高效节水设施建设,促进与农业相关制造业发展。对国家重点在建项目、续建项目、保障性住房建设、符合产业政策和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这些政策取向对我省加快发展十分有利。二是国家继续对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实行政策支持。振兴东北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发展潜力有序释放,党中央、国务院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是对东北地区和我省的巨大鼓舞和鞭策。国家将继续支持东北振兴,进一步改善边疆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这些政策为我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提供了重大机遇。三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备了蓄势待发的坚实基础。近年来,我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加快,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为加快发展积攒了后劲;城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现代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支撑;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为加快发展注入了活力;全省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为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争先的大好局面。

          “稳中求进”是中央确定的今年工作总基调。从我省实际出发,“稳”是前提和基础,“进”是核心和关键。我们要十分注重“稳”,稳住农业生产,稳住工业经济运行,稳住固定资产投资,稳住城乡基础建设。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进”,在“进”中做到又好又快发展,着力解决好六个关键问题:一是加快提升经济总量,既要做活存量,也要做大增量,做大增量是关键。二是强化固定资产投资,既要注重基础设施投资,更要注重产业投资,加大产业投资是关键。三是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既要抓粮食产能提升,也要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是关键。四是保障经济健康运行,既要加强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也要解决铁路运能不足和电价过高问题,解决铁路运能不足和电价过高问题是关键。五是加强对俄沿边开放,既要抓好经贸合作,也要加强大通道建设,加强大通道建设是关键。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稳物价、保住房,更要促就业、增收入,促进就业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关键。抓住和解决这六个关键问题,我们就能够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实现“稳中求进”,我们还要注意保持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更加注重发展实体经济,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提高“五个比重”:一是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这是衡量整体经济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标志。只有经济总量做大了,质量、效益提升了,财政收入比重提高了,逐步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才能更好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保障改善民生。二是提高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这是衡量产业发展对财政贡献水平的重要标志。增加财政收入不能单靠行政收费和罚没款,根本出路在于发展产业,培植税源,涵养财源,创造更多的财富。三是提高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这是衡量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标志。只有不断提高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才能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四是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产业投资占产业投资的比重。这是衡量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标志。只有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才能促其释放潜能,增强全省经济发展活力。五是提高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这是衡量共享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推行公共财政,实行民生预算,人民群众才能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根据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十大重点产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创业创新创优,力求在提高质量、增强效益上有新突破,力求在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上有新举措,力求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有新作为,力求在备足后劲、打牢基础上有新进展,力求在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上有新成效,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力争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

          上述目标的确定,充分考虑了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也充分考虑了我省的发展基础和广大干部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注重了与“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顺应了全省人民期盼发展、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今年财政支出压力较大,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财政资金安排上,既要有扶有控、有保有压,又要尽力而为、留有余地,以应对不可预见的因素和变化。用于保民生的钱必须留足,民生的钱是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钱,这是必须保证的;用于“造血”的钱必须预留,“造血”的钱是积攒发展后劲的钱,虽然发展的钱应主要靠市场运作,但是财政用于发展上的启动和引导资金,起“四两拨千斤”作用,也是必须保证的。我们坚信,通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预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三、全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稳中求进,全面抓好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

          (一)加快大项目建设,拉动投资保增长。项目建设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有效途径,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载体,是增税源、保就业、惠民生的有力支撑。我们将毫不放松地推进各类项目建设,把项目做实、务求实效。一是强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产业项目建设相对滞后始终是我省经济发展的“软肋”,产业项目上不去,财政的“身板儿”就不硬朗。必须集中力量抓大项目,全力突破。今年,要再开工建设500个省级重点产业项目,力争完成投资1500亿元,增长50%以上。继续实施工业“双百工程”,重点推进100项投资亿元以上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100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项目建设。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00个,建成投产5000万元以上项目400个,力争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二是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抓基础设施建设,就是促进固定资产投资。优化路网结构,保在建、上必须、重配套,有序推进,提高畅通能力和安全水平。建设高速公路512公里、一二级公路895公里、农村公路4000公里。加强城乡结合、干支结合的配套建设,同时搞好县乡公路结合部的坡路改造,确保交通安全。积极推进铁路建设,加快哈西客站、哈齐客专、牡绥扩能改造、大庆西站、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等在建项目建设;争取集装箱中心站、滨北桥等项目尽早开工;积极做好哈尔滨站改造和齐齐哈尔至漠河、佳木斯至鹤岗、佳木斯至双鸭山扩能改造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力争哈佳、哈牡高速铁路立项开工。推进哈尔滨机场扩建和抚远、建三江机场建设,积极做好五大连池机场建设的前期工作。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开工和续建水利项目560项,推动粮食产能水利工程、重点防洪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国境界河国土防护工程建设。三是加快园区建设促进项目落地。坚持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用地节约,要素集聚,在现有13个省级重点园区基础上,再打造8-10个省市共建重点园区,使“八大经济区”都有2-3个园区作支撑,提高投资强度,促进项目落地。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围绕发展“十大重点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摆脱“原字号”产品依赖,提高科技含量,推动产业链延长、产业配套和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层次,促进结构优化。一是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依托粮食、石油、矿产、林木、煤炭等资源优势,引进战略投资者,打造龙头企业,促进资源深层次开发,“吃干榨净”出精品,提高附加值。食品、石化、矿产、林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25%、16%、30%和20%。二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我省科教、人才等资源优势,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强化要素集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上下游配套发展格局。重点发展以LED、云计算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钼、石墨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核电、风电、燃气轮机为代表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以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制造为代表的生物产业,以轨道交通、飞机及乘用车为代表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产业,以大马力拖拉机、水田高速插秧机、收割机为代表的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等,今年确定的项目将全部开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5%以上。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向,是我省加快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发展以金融、物流、旅游、文化创意、物联网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培育新兴服务业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有序运行的前提下,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促进金融能量有序释放,发挥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中的作用,发挥在扶持困难企业脱困、中小企业成长中的作用。支持重点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培育一批大型物流集团和特色物流企业,着力构建现代市场流通体系。深入开发和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品牌,壮大旅游产业。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也是我省最大的优势。越是形势好的时候,我们越要保持清醒,高度重视,千方百计确保粮食产能提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一是毫不动摇地抓好粮食生产。扎实推进“两大平原”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用好国家政策,确保粮食产能的巩固和提高。继续推进大水利、大科技、大农机、大合作,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新增和改善水田灌溉面积560万亩,新增旱田节水灌溉面积400万亩。提高现代化大农机装备能力,新组建200个大型农机合作社。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实施种子工程,良种化率保持98%以上。优化种植业结构,稳玉米、保大豆、扩水稻,保证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粮食总产量力争达到1200亿斤。二是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拓展市场需求和农业增收空间,由单一研究“田间地头”向研究“田间地头”与“市场端头”相结合转变,由注重抓“产供销”向抓“销供产”转变,搞好产销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引导和服务农民直面市场,把利润更多地留给农民。实施品牌战略,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抓好100个亿元以上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大项目,新增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10户。依靠科技优化产品结构,农产品本地转化和精深加工率分别达到60%和35%。三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发挥农民的首创精神,走合作发展道路,提高组织化程度,强化市场主体地位,参与市场竞争,增强农民话语权。继续抓好星级合作社建设活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4万个。四是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切实解决“种十亩不如种一亩”的问题。特色农作物种植达到1500万亩,绿色食品种植达到6700万亩。加快发展畜牧业和特色水产养殖业,抓好深加工,畜牧业产值增长10%。

          (四)坚持县域和城区并重,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点。县域和城区经济不发展就不会强市、不会强省。没有产业的发展,城镇化也不会走得太远。一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我省县域经济实力普遍不强,有56个县(市)靠享受均衡性转移支付“过日子”,大部分县(市)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津贴补贴水平没有达到国家允许的上限发放标准。县域经济如果仍然沿袭传统农业经济,只会越走越窄,越落越远。立足县域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走产业立县之路,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林业产业化和经济外向化等发展方向,创办园区,招商引资上项目,不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尽快形成立县主导产业。力争每个县(市)都有省级重点产业项目支撑,力争在2-3年内都打造自己的特色产业园区。全省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增长16%。二是加快发展城区经济。城区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区域,需要进一步出台政策,放权搞活,加快发展。坚持生产服务业与生活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依托区位条件,打造服务外包、信息咨询、专业培训等生产服务业;提升商贸、餐饮、娱乐、家政、社区服务等发展档次,繁荣生活服务业;依托主城区中心区域和城市综合体,发展文化创意、总部经济、金融保险、会展经济、楼宇经济等,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依托中心城区的科技园区、科研机构和骨干企业,培育高端制造业集聚区。三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深入开展场县、村企等共建活动,强化吸纳就业与人口集聚功能,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以创建“三优”文明城市为载体,加快旅游名镇和“百镇”建设,实施沿乌苏里江四县(市)城镇化试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扩大星级村建设规模。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坚持开发式扶贫,实施区域攻坚和整村推进,省财政投入配套资金1.5亿元,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0万人以上。重点加大对大兴安岭南麓山区11个县和其它17个国家级、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市)的扶持力度,激活内在发展动力,逐步改变贫困面貌,与全省共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五)强化科技支撑,增强创新发展能力。科技创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内生动力,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坚持创新驱动,让科技成为撬动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一是培育自主创新主体。做大做强10个行业工程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达到30家,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家,创新型企业达到300家。组织实施30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力争研发资金占GDP的比重达到1.6%。二是推进科技园区建设。加快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建设,引进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打造“北方智谷”。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和科技服务体系,科技园区新孵化和引进企业500家。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产品质检中心,增强重点产业和产品竞争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建设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展览馆,构建龙江农业科技高地。三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健全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市场功能,科技成果省内转化落地500项,应用类科技成果应用率85%以上,技术交易额实现7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

          (六)创新体制机制,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改革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破解体制性障碍的根本出路。一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实施意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组建新闻传媒集团、演艺集团和文化旅游集团,推进市级和县级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划转,上半年完成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任务,九月底前基本完成非时政类报刊社转企改制任务。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支持新闻传媒、出版发行、演艺娱乐、影视制作、网络信息、动漫游戏等产业发展。加强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区、龙江传媒产业园等1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形成多元发展的格局。二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全民创新创业,搞好省市县三级创业基地建设,实施万名创业小老板和小企业培育成长计划,充分释放民间投资潜力,减轻企业税负,解决企业融资难,支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扶持400户小企业成为规模企业。力争非公有制经济增长16%以上。三是统筹推进其它领域改革。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力争上半年完成央企“三供一业”移交地方工作,使企业轻装上阵,把央企的扩张和产能释放留在龙江。全面启动实施厂办大集体改革。开展“粮食银行”试点,组建黑龙江粮食交易所。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省直管县改革试点等其它领域改革,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七)扩大对外经贸合作,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打造对俄沿边开放“桥头堡”和“枢纽站”,积极主动与蒙东地区合作,联手建设对俄沿边开发开放带,力争上升为国家战略,促进我省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一是提高国际大通道和口岸通关能力。推进同江铁路大桥开工,抓好重点口岸固冰浮箱通道建设,努力实现四季通关。力争开通黑瞎子岛口岸,力争开行哈尔滨直达海参崴“小国际列车”。二是优化对俄经贸结构。以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和中俄互办旅游年为契机,坚持“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引导加工贸易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扩大地产品出口。加快绥芬河保税区建设,推进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等境外工业园区建设,在边境口岸地区建设3-5家进口加工基地。扩大能源、资源类商品进口,实现落地加工增值。三是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巩固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开拓中东、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扩大高新技术、高附加值商品出口。争取国家批准建设2-3家国家级外经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30家省级外经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四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办好哈洽会、绿博会、新博会等境内外各类经贸活动,加强与央企合作,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提高合同履约率和项目开工率。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以上,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增长30%以上。

          (八)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我省是生态大省,良好的生态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和重要依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推进低碳发展,实现绿色崛起。一是推动林区经济转型。坚持“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矿产资源开发一点、保护一面、带动全局”,抓好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和“天保工程”二期实施,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抚育,发展生态主导型经济,促进林区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二是搞好生态治理与恢复。启动实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项目开工率达到20%。加强农村污水、垃圾和面源污染治理,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植树造林3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6万公顷,治理“三化”草原1.4万公顷。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基本农田保护。三是强化节能减排。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重点支持100项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和100项节能产业化项目。抓好机关节能和建筑节能,严控“两高”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0.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5%,氨氮排放量下降2%。让龙江大地山川秀美,土净天蓝。

          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各位代表,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中央要求“稳中求进”的“进”,是发展之“进”,也是民生之“进”。我们必须在感情上真投入,在财力上真投入,切实解决老百姓关注的大事、要事、急事、难事,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去年,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加大民生投入,向人民群众承诺的40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今年,我们将更加关注民生,继续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实行“四项”行政经费零增长,但用于民生方面的专项支出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力争比上年增长20%以上。重点办好30件民生实事。

          (一)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物价是百姓生活的“晴雨表”。必须高度关注,为民解忧,采取得力措施,把物价稳下来。(1)发展生产,保障供给。落实好“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650万亩以上;新建蔬菜温室大棚12万亩,总面积达到67万亩,进一步提高地产蔬菜占冬季蔬菜供应的比重;加强生猪、肉牛、禽类养殖基地建设,存栏分别增长14.2%、6.8%、5.4%。(2)搞活流通,降低成本。不断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实行大宗农副产品省市两级储备制度,淡吞旺吐,平抑市场。储备猪肉1.45万吨,保证城镇居民7天的供应;储备蔬菜2.18万吨,保证城镇居民5天的供应。搞好农产品基地与社区、超市、高校、企业对接。(3)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强化质量监督和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适时为困难群体发放临时物价补贴。

          (二)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教育事关民族素质、国家昌盛,孩子是千家万户的希望和未来。必须顺应群众期盼,办人民满意教育。今年,各级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达到15%。(4)搞好幼儿园建设。新建和改扩建450所省定公办幼儿园,全省公办园达到1700所,满足适龄孩子入园需求,给家庭减负,让父母放心。(5)办好义务教育。新开工建设、加固学校216所,完成“校安工程”总体目标;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建设400所标准化中小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的阳光。加大财政投入,对农村中小学校供暖给予补贴;落实助学资金,有多少承担多少,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孩子失学辍学。(6)发展职业教育。抓好22所国家级中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和骨干校建设,新增6所国家级中职示范校,组建4个职教集团,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实用人才。(7)提升高等教育水平。支持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创建名校,打造特色品牌专业,服务地方发展,省属本科高校省财政拨款比上年增加14.5亿元,生均财政拨款达到1.2万元。(8)保证中小学校学生吃上健康餐。为了让寄宿制学校学生吃得更好、更安全,省财政安排资金7000万元,市县适当配套,对12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给予补贴,寄宿制学校食堂一律不准对外承包。同时,要加大对其它学校校内食堂和校外“小饭桌”的卫生防疫和监管,确保孩子们安全放心用餐。(9)下决心解决好义务教育学生上下学乘车问题。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孩子的安全最重要。根据国家即将出台的校车安全条例,争取国家支持,加大省和地方配套投入,多种形式解决好校车安全问题。完善公交运营系统,增加乡村公交运营线路和站点,方便学生乘车。让孩子们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三)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是幸福之源。着力构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10)解决“看病难”问题。建设6个市级区域医疗中心、9个市级急救中心、64个县级区域医疗中心、6个市级儿童专科医院,新建和改扩建55个乡镇卫生院,建设50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11)解决“看病贵”问题。为了解决“以医养医、以药养医”的问题,确保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将9050个村卫生室纳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管理;财政筹资1亿元,逐步化解899所乡镇卫生院债务负担;将2.2万名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做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在患者身上挣钱。(12)提高县乡医疗水平。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为全省64个县级医院建设远程医疗系统,20所县级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建设3个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培训各类基层卫生人员1.6万人。(13)继续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惠家工程”。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试点扩大到25个县(区)以上。对城乡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养老补助费历史陈欠问题,五年内必须全部还清。从今年起,当年费用全部兑现,不允许出现新的拖欠。

          (四)促进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先进的文化体育事业,是龙江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文体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14)努力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加大财政投入,集中建设全省标志性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一批数字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村级文化室和农家书屋,全省公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全部免费向群众开放。(15)加强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成10个发射台(站)、20个县级城镇数字影院建设改造和200个村直播卫星覆盖工作,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16)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新建2000个健身场地设施,为群众强身健体创造条件。

          (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体系是民生的基本支撑,完善和提高保障水平至关重要。(17)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年底前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全覆盖,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18)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水平。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性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5%和65%以上,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6倍以上,且不低于5万元。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达到290元。(19)保障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分别提高860元和570元,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全部解决1.9万户重点优抚对象“住房难”问题,让困难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20)实施社会养老服务工程。新增城市养老床位1.1万张,城市机构养老床位达到城市老年人总数的2.3%,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城市社区覆盖面达到70%。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六)努力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让人民群众有业就、有事干,家庭收入才会提高,社会才会和谐稳定。(21)扩大就业再就业。打造产业,扶持小微企业,优惠全民创业,搭建就业平台,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全年实现新增就业60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0万人。(22)开展就业援助。关注特殊人群,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5%以上,就业困难群体就业20万人。(23)搞好创业培训。建设20个创业培训示范基地,15个创业实训基地,15个创业孵化基地和园区,创业培训6万人以上。

          (七)切实改善城乡群众居住条件。居者有其屋是百姓所盼,也是政府最大的愿望。让人民群众住得好、住得暖,出行方便,是政府重要职责。(24)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省财政补贴配套资金10亿元,今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52万套,竣工42万套。改造农村泥草房22万户。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500万平方米。(25)搞好“三供两治”。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900万平方米,改造城镇老旧供热管网750公里,新增供气用户25万户以上,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99万吨,解决150万农村居民的安全、洁净、方便饮水问题;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08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5510吨。(26)提高中心城市机械化清扫保洁和清雪能力。支持中心城市购买大型设备,市(地)级主要城市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保洁和清雪率均达到60%,有效解决城市环境卫生和群众出行难问题。

          (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管理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与长治久安。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平安龙江、和谐龙江、幸福龙江。(27)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实施社区基础建设“双百示范工程”,城市社区建设达标率62%,农村社区建设启动率达70%。(28)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将7万名长期义务献工无报酬的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长误餐费纳入财政预算,每人每月给予200元误餐补助。(29)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天眼工程”建设,全省重要部位和场所技防措施实现全覆盖,公共区域监控点联网率达到100%。加强信访工作,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活动,重大事项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30)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重要的民生工作,人民生命最重要。严格落实“四个责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行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设8个省级应急救援基地,建设16支市(地)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在全省600个社区启动防灾减灾工程,提高应急救灾水平。

          强化统计监测工作和食品药品监管。加强国防动员、国家安全、边境管理和人防工作。做好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拥军优属、残疾人、社会科学、参事文史、审计、气象、档案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繁重而艰巨,迫切需要我们迎难而上,奋发有为,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我们要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监督,不断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好氛围、好势头、好局面。一是提高行政效能,促进365线上棋牌_365bet苹果app_bat365官网登录提速。进一步清理许可和管理事项,推行联合365线上棋牌_365bet苹果app_bat365官网登录制,促进365线上棋牌_365bet苹果app_bat365官网登录提速、工作提效。搞好服务创新,主动上门服务,对重点企业和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尤其是对困难企业和重大项目,搞好全程服务,不允许影响企业发展和项目落地,不允许影响项目建设进程。二是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坚持一切从龙江实际出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研究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强化效能监察,严格行政问责,提高工作执行能力和落实能力,对认准的事、决定的事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三是改进政风行风,强化勤政廉政。我们龙江人更智慧、更开放、更包容。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少数机关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影响了政府形象,影响了龙江发展环境。我们将深入开展廉政建设,靠专项整治治标,靠完善制度治本,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建设为民、务实、廉洁、高效政府。

          各位代表!加快龙江振兴,是全省人民的热切企盼,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